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21
瀏覽次數(shù):29
我們常說“消毒無小事”,確實,對于養(yǎng)殖場消毒是預防疾病的一個關鍵點。要做好消毒工作必須要了解以下科學消毒實用知識:
1.什么是消毒?
答:消毒是采用物理、化學或生物學的方法,清除或殺滅外界環(huán)境中的病原微生物,從而達到切斷傳播途徑、預防動物傳染病發(fā)生的目的。
2.養(yǎng)殖場所為什么要定期消毒?
答:動物的排泄物、分泌物和動物尸體等能大量孳生致病微生物,養(yǎng)殖場所周圍的土壤、水源、空氣等也都能作為病原傳播的媒介,另外蚊蠅、老鼠、野鳥以及人類都有可能將病原微生物帶入養(yǎng)殖場所,可見養(yǎng)殖場所就是一個病原微生物的積聚地。環(huán)境中的致病微生物嚴重威脅到養(yǎng)殖場畜禽的健康,動物疫病(特別是重大動物疫病)一旦暴發(fā),再采取措施根本來不急。所以在養(yǎng)殖場所實行定期環(huán)境消毒,使動物生存的周圍環(huán)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減少到最低程度,可以預防病原微生物感染動物,從而有效地控制各種動物疫病的發(fā)生與擴散。
3.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?
答: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四種:
一、機械性清除。用機械的方法,如清掃、洗刷、通風等清除病原體,這是最普通、最常用的方法。
二、物理消毒法。利用紫外線、干熱、濕熱、焚燒等物理方法殺滅病原體,如紫外線燈、陽光暴曬、熏蒸消毒、蒸汽消毒、焚燒污物等。
三、化學消毒法。即用化學消毒藥品進行消毒,殺滅病原微生物。
四、生物熱消毒法。利用微生物發(fā)酵產生的熱量殺滅病原,主要用于糞便的無害化處理。
4.養(yǎng)殖場常用的消毒劑有哪些?
答:消毒劑種類繁多,按其性質可分為:醇類、碘類、酸類、堿類、鹵素類、酚類、氧化劑類、揮發(fā)性烷化劑類等,畜禽飼養(yǎng)場常用的幾種消毒藥:①酚類:來蘇兒、石炭酸、農富、菌毒敵、菌毒凈、菌毒滅等。②氯制劑:漂白粉、二氯異氰脲酸鈉、復合亞氯酸鈉等。③含碘類:碘伏、碘仿、三氯化碘、碘酊。④季胺鹽類:新潔爾滅、百毒殺、消毒凈、度米芬等。⑤過氧化物類:過氧化氫、過氧乙酸、二氧化氯、臭氧等。⑥醇類:乙醇、異丙醇等。
5.化學消毒劑有哪些常用的使用方法?
答:化學消毒劑按形態(tài)可分固體、液體和氣體三種,根據(jù)不同的需要,可以選擇采用浸泡法(將物品洗凈、擦干后浸沒在消毒液內)、擦拭法(用化學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)、噴霧法(用噴霧器將化學消毒劑均勻地噴灑于空氣或物體表面進行消毒)、熏蒸法(將消毒劑加熱或加入氧化劑,使其呈氣體在標準的濃度和時間內達到消毒)和拋灑法(直接將粉狀消毒劑拋灑于場地表面消毒)進行消毒。
6.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哪些?
答:一是消毒劑的性質。不同種類消毒劑的消毒范圍、強度、作用時間等不一樣。二是消毒劑的濃度與作用時間。一般來說,濃度高時消毒滅菌效果好,消毒時間長時微生物被殺滅的機率大。三是病原微生物的種類和數(shù)量。一般來說,病原微生物生命力越強、數(shù)量越多,消毒就越困難。四是物品表面的有機物。有機物能消耗或抑制消毒劑的殺菌能力,降低消毒效果。五是溫度和濕度。一般來說,提高溫度可以增強消毒劑的殺菌能力,濕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影響消毒效果。六是酸堿度。消毒劑在其適宜的酸堿度范圍內,殺菌力最強。
7.消毒時應注意哪些事項?
答:①要根據(jù)不同的消毒對象和消毒目的,選擇合適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劑。②所使用的消毒劑必須是有證合格的產品,且處于有效期內。③要保證消毒劑的濃度和作用時間達到規(guī)定的要求。④要先清除或清洗消毒物品表面的有機污物,再進行消毒。⑤消毒過程中要做好個人和他人的防護措施。⑥要做好消毒后污水、污物的處理,避免造成二次污染。⑦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消毒劑,不要隨意混合使用不同種的消毒劑。
8.如何選擇消毒劑?
答:
一、有效性,盡量選擇廣效、速效、長效的消毒劑。
二、穩(wěn)定性,影選擇不受環(huán)境因子影響,穩(wěn)定性好,保質期長的消毒劑。
三、安全性,選擇對人畜安全,對環(huán)境無害,無二次污染的消毒劑。
四、經(jīng)濟性,在保證所需的消毒效果的前提下選擇成本低, 使用方便的消毒劑。
九行畜禽養(yǎng)殖消毒片
權威認證:
*美國環(huán)境保護署(EPA)批準其可用于動物飼養(yǎng)場的消毒。
*美國農業(yè)部批準其可以用于控制家禽加工廠的微生物、霉菌。是優(yōu)良的殺菌和消毒劑。
*1994年黑農江衛(wèi)生廳致函所轄地區(qū),在"預防、畜牧獸醫(yī)、保鮮”領域應用其消毒劑。
9.應在什么時候進行消毒?
答:消毒分為日常消毒和緊急消毒。日常消毒應該堅持經(jīng)?;?、制度化、規(guī)范化,要制定科學的消毒程序,嚴格按照程序對場內環(huán)境進行規(guī)范消毒。緊急消毒是發(fā)生動物疫情以后,按要求對疫點內的場地、人員、畜禽、車輛、道路、溝渠、器具、污物、飲水、空氣等進行及時、全面的消毒,在疫情撲滅后,還必須進行一次全面、徹底的終末消毒。